谢拾啃不动,谢家大房不是还有两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吗?尽管首选是年方十五、尚未定亲的谢兰,亦有一些深知条件不在第一等的人家“退而求其次”挑中了谢梅。

至于说她已经定了亲,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嫁?这不重要。有了一位十岁即中小三元的堂弟,她在婚姻市场上可选余地更广,万一谢家人反悔、想要另择良婿呢?只要锄头挥得好,这墙角未必挖不到嘛。

媒婆们挖墙脚的声势如此浩大,便是薛家也听到了风声,担忧自是人之常情。虽说谢家丝毫没有反悔的意思,但能尽早成婚、避免变数,薛家自然再乐意不过。

如此,婚期提前获得一致通过。

好在本就只比原先定的日子提前半个月,该做的准备工作此前差不多都做完了。对于谢家人来说,唯一困扰他们的问题可能是,谢拾只能在家待十天,短短十日先后安排两桩酒席,谢家会不会忙不过来?

对此,谢拾提出一个更简单的解决办法:“什么秀才宴?不办就是了!”

……大姐姐已经为他将婚期提前,难道他还要让大姐姐的婚事因他而变得仓促?

人的精力有限,一旦为操办秀才宴而分心,自然不能百分百投入谢梅的婚事中。

反正想恭贺他的人早就上门恭贺过了,该送到的贺礼也送到了。

一如当初徐夫子中举时一般,从毫无交集的地方大户到相熟的邻居;从亲如长辈的周知县到谢拾那空有血缘关系、此前从无交集的舅父舅母……他的名字突然万众瞩目,世界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友好。

或许,当一文不名的农家子成了十岁的小三元,连路过的狗都会冲他多摇两下尾巴。

如此,办不办酒席还重要吗?

谢拾成功说服了全家人。最近才有了“炫耀儿子/孙子”这一爱好的老徐氏与余氏婆媳俩大失所望,却也无法提出反对。

她们只好将百分百的心力都投入到对谢梅婚事的操办上,誓要让谢梅风光出嫁。

周代婚礼,往往遵循“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币、请期、亲迎”六礼。不过,数千年来时移世易,历朝历代的婚礼都有变化。

及至大齐,贵族婚礼依旧摆脱不了六礼的影子,庶民百姓的婚事却愈发简便,又因为地区的不同发展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

章节目录